網路創業實戰0到1:網路創業哪有那麼難?(1)

先說清楚,並不是說網路創業簡單,別搞錯了。網路創業本身也不是什麼輕而易舉的事情。它的確比實體創業門檻低,但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用懂那些關鍵技能。簡單來說,網路創業需要掌握產品、行銷、技術等多方面知識,但相較於實體創業,你不需要扛租金、水電、人事等高額固定成本。舉個例子,開一家網路商店,用很低的庫存就能開始營業,但實體店呢?現場沒貨,客人轉身就走。換個角度,假設營運出狀況,網站成效不好,大不了關掉重來,但實體店裝潢一做就是大筆投入,結束營業還要恢復原狀,房東可不會因為你生意不好就免租。簡單來說,網路創業的挑戰相對較低,但該懂的還是得懂,該做的還是得做。

我這麼說當然不是在嚇唬你,網路雖然也有一定的技術門檻,但與實體生意比起來相對簡單多了,雖然網路創業過程中仍然充滿繁瑣細節和未知風險,但別擔心,成功的關鍵其實很簡單:開始行動,並持續執行。這篇實戰指南,將用我多年的經驗和無數次商場上的實驗結果,手把手帶你掌握網路創業的幾個重要步驟,一步步為你拆解這個過程,幫助你「出發」。

2024.09.22更新:
越寫越多,只好拆成上下兩集,不然一次太多了也很難消化吸收。
(光這篇就破萬字了,慢慢看,希望對想創業的你有幫助。)

2024.09.23更新:
砍掉部分章節,補充完整觀念,現在這篇約5000字比較剛好了。
後續會繼續更新放在這裡。

網路創業的第一步:執行力比完美計畫更重要

當你面對創業的挑戰和未知,感到困惑不知如何開始時,別讓自己被計畫拖住。成功的關鍵不在於一開始就有一個完美的計畫,而是你能否立即行動,邁出第一步,並且持續執行。這篇實戰指南,會從我自身的經驗和教訓中,帶你掌握那些真正行之有效的創業技巧。

重點就是:開始做。只要行動勝於一切,你就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創業節奏。

我亦師亦有的合夥人常說一句話:「執行力就是你的超能力!」聽起來像是廢話嗎?我告訴你,這絕對不是空話!執行力才是真正的關鍵,別再被什麼品牌定位、包裝設計、品牌印象那些表面的東西給迷惑了,沒有執行力,那些都是屁!你有再好的點子,如果只停留在紙上談兵,那不值一文。any

Derek Sivers 在他的書《Anything You Want》裡說得很透徹:

點子的價值其實很低,真正賦予它價值的是執行力

創業界神書 Anything You Want創業家 Derek Sivers 整整十年的創業精華錄

他用一個超簡單的算法來告訴我們:

一個 0 分的爛點子,乘上再多的努力也還是 0,根本不會有結果。

可是,一個 1 分的普通點子,搭配 8 分的執行力,結果就是 8 分!

再反過來想,一個 2 分的好點子,如果執行力只有 2 分,那結果也不過 4 分。

這道理很簡單,但卻痛到骨子裡!很多人卡在「等一個完美計畫」上,結果呢?等到最後什麼也沒做。你必須動起來,去做,去執行,這才是你真正的超能力!別再給自己找藉口了,現在就去做,這才是決定你創業成敗的關鍵!

這本書沒有中文版,可以看youtuber張修修的精闢介紹,寫得超好。
張修修的頻道也很推薦,探討用科學方法提高生產力和更健康,功課都幫你做完了照做就對了。

網路創業的第二步:思考你要做什麼,不亂投

我說要有執行力,絕對不是叫你抱著錢閉著眼就亂投資啊!創業如果純碰運氣,那與賭博無異,經過充分的思考才是成功的基礎。我從來不盲目投資,每一個項目我都做了深思熟慮、分析市場,並且它們都與我自身的經驗緊密相關。讓我告訴你,我的創業歷程不是隨便亂抓機會,而是精心布局,因為機會成本非常重要。

創業重點:什麼是機會成本?

機會成本這個概念,簡單來說就是:當你做了一個選擇,你就失去了另一個選擇的可能性。每一次決策,都意味著你放棄了另一個可能帶來收益的機會,而這就是機會成本。舉個例子,如果你今天有 100 萬要投資,你可以選擇投入一個你深刻了解的行業,或者一個你完全陌生的行業。如果你隨便選了一個陌生的領域,結果不但投資失敗了,還浪費了那些本來可以在你熟悉的領域中賺來的錢——這就是機會成本的損失。

更具體來說,胡亂做決定的後果是什麼? 假設你想要創業,卻不花時間去研究市場,也沒有掌握足夠的資源和知識,隨便選了一個熱門行業跳進去。最後,你不但浪費了資金,還浪費了原本可以用在更有潛力、你更熟悉的項目上的時間和精力。而這個錯誤的決策不僅讓你錯失了一次真正成功的機會,還讓你白白損失了原本能夠帶來的長期收益,所以看似失敗一次,其實是有「雙倍損失」的風險,你不僅可能損失直接的資源,還可能錯失原本可以獲得的回報:

  1. 第一層損失:直接的損失
    當你把資金或時間投入到一個錯誤的決策上,例如選擇一個不熟悉或風險高的領域,最糟糕的結果是你會賠掉已投入的資源。這可能是投資失敗、產品賣不出去、資金耗盡等具體的財務損失。
  2. 第二層損失:錯失的機會
    除了直接損失,你還會錯過那些你本來可以投入並獲得成功的機會。這部分的損失更為隱蔽,但卻極其重要。比如,如果你把資金投錯了行業,那你就失去了在你熟悉領域中賺錢的機會。這是本來可以產生收益的項目,但因為資源已經投入在別處,導致這些機會消失。

因此,雙倍的損失不僅指資金和時間的直接損失,還包括錯過那些原本可以讓你獲利的潛在機會。這就是為什麼在創業中,選擇和決策都必須經過謹慎的思考和評估。

選擇項目情況 1:正確決策情況 2:錯誤決策
投資項目選擇你熟悉且有經驗的行業選擇熱門但你不熟悉的行業
投入資金投資熟悉行業,減少失敗風險投資陌生領域,增加失敗風險
機會成本極小,選擇了最有把握的機會雙倍成本:不但資金賠掉,還錯過了熟悉領域能賺錢的機會
風險風險較小,掌握行業知識和資源風險極高,缺乏經驗可能導致更大的失敗
長期影響穩步擴展業務,使用已有經驗重複成功錯失機會後資金耗盡,時間精力白費,可能影響後續決策
錯誤決策導致陷入「情況2」,損失也包含原本可以賺到的「情況1」

所以,機會成本的真正關鍵在於不要只看眼前的選擇,而是要深思熟慮每個決定的長期影響。你每一次錯誤的決策,都意味著你可能放棄了原本能夠真正帶來回報的機會。而那些機會,一旦錯過了,很可能永遠也回不來。那要怎麼選擇、怎麼做思考呢?

創業重點:你必須選擇你理解的行業

創業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對你所選擇的行業有深刻理解。創業絕對不是靠運氣,靠的是真正的專業和知識積累。有人可能會看我的經歷,知道我有一家行銷公司、一個保健食品品牌、一個食品電商品牌、女裝電商品牌、輕美甲品牌(實體店和專櫃),甚至還在台北東區開了一家居酒屋。然後認為我做的領域很廣,彼此沒什麼關聯,感覺這些東西毫不相關。但事實上,每一個項目我都不是盲目跳進去的,而是基於我過去的經驗和專業,每一個項目我都有實際涉略,每一個選擇都經過深思熟慮

  • 保健食品:是我的第一個品牌,因為學生時期我加入過一個正常運作的直銷公司(不是那種爛貨騙局),我對於保健食品有非常多的研究和熱情,這是我創業的起點。
  • 女裝品牌:是我學經歷背景的延伸,我大學在實踐大學念的是服裝設計,碩士則專攻行銷。這是我擅長領域的結合。
  • 食品電商:這我超擅長,除了我食品的客戶本來就很多以外,家裡經營餐館 25 年以上,我對餐飲業的品質和市場把握度非常高。
  • 輕美甲品牌:好吧這其實是我太太的事業,她以前念美容美髮,現在自己也會做美甲,這是她的專業。我只是她的顧問(沒顧問費的那種😭),幫她出點意見,而在這之前,我們也有經營實體店面的銷售經驗。
  • 台北東區一級戰區的居酒屋:這是我和幾個合夥人的項目,我們裡面有開過餐廳的高手、有經驗老到的大廚、有會管店的人,還有行銷專家(當然是我)。

這樣看來,是不是就符合我說的:「每一個項目我都不是隨便跳進去的」?我擁有了關鍵的技能和知識,或者在這個領域找到專家作為合作夥伴。每一次的創業決策,都是基於我對市場的深刻理解和掌握。創業成功的關鍵就是別輕易涉足你不了解的領域,專注於你真正理解的市場,這樣才能避免踩雷,並且有更高的成功機率。

巴菲特在1991年遇到比爾蓋茲時,有這麼一段對話

當年,巴菲特和比爾蓋茲第一次相遇時,蓋茲熱情地建議巴菲特買一台電腦。蓋茲那時候已經是電腦科技界的頂尖人物,對他來說,電腦即將改變一切。

於是他對巴菲特說:「你該給自己買一台電腦,這樣可以用來計算所得稅。」

巴菲特當時用他一貫幽默又實際的風格回答道:「我沒有任何收入,波克夏公司又不分股息。」

蓋茲沒有放棄,接著建議:「那你也可以用電腦來管理你的股票組合。」

結果巴菲特還是淡定回應:「但我只有一檔股票。」

在蓋茲看來,電腦將會徹底改變世界運作的方式,所以他再次強調:「電腦將會改變一切!」

然而,巴菲特依然不為所動,問了蓋茲一個有趣的問題:「那麼,電腦會改變人們嚼口香糖的習慣嗎?」

蓋茲想了一下,承認道:「大概不會吧。」

巴菲特繼續追問:「那麼電腦會改變人們喜歡吃什麼口味的口香糖嗎?」

蓋茲再次只能無奈答道:「也不會吧。」

巴菲特笑了笑,總結道:「那我繼續嚼我的口香糖!你繼續做你的電腦吧!」

這就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——他只投資那些他真正理解的行業,像是口香糖和傳統行業,因為他能掌握這些市場的變化和趨勢。而對於科技這種快速變動的領域,他則選擇不涉足,因為他不確定自己能預測未來的發展方向。

這也就是為什麼巴菲特總說:「你不需要了解每一個行業,因為世界上有太多產業你無法理解,但賺錢的機會有成千上萬個。」他會堅持投資他熟悉的領域,比如他理解的銀行業,因為他知道這樣能提高勝算

網路創業實戰0到1:網路創業哪有那麼難總結

上面這個小故事非常經典,巴菲特一直強調,世界上有太多你不了解的產業,但賺錢的機會到處都是。與其勉強自己進入不熟悉的領域,不如專注在你已經有深刻理解的行業,這樣才能提高勝算。就像他對銀行業的信心,因為他了解這個行業的運作模式,能夠準確判斷哪些投資機會值得一試。

這個故事的重點是:你不需要成為「全能」的投資者或創業家。巴菲特堅持他自己的「理解圈」,而蓋茲則專注於他擅長的科技領域。兩人都走在自己最熟悉的道路上,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這正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的——專注於你真正了解的東西,才能走得更穩、更遠

避免創業地雷-跟風熱門趨勢:焦慮下的錯誤決策

有時候,我們會因為害怕錯過那些熱門產業和趨勢而焦慮,這種恐懼常常會影響我們的判斷,讓我們誤以為只要抓住這個風口就能發大財。但巴菲特早就告訴我們,投資不應該像瘋狂揮棒一樣,而是應該保持耐心和理智。最重要的是,你要先真正了解你要投資的行業,並且等待「合理的價格」才出手。

巴菲特的策略就是:當你出手了,如果成功了,那當然很好;但如果沒有擊中目標,那也沒關係。重點是不要因為恐懼而亂出手。投資最大的關鍵在於控制風險,寧可少賺,也不賠錢。這種穩健的心態,才是長期成功的根本。

記住,少賺並不等於賠錢,賺少一點其實沒什麼大不了,但一旦賠了錢,在機會成本的影響下,損失會被放大成倍數。這是因為你不僅失去了已經投入的資金,還失去了原本可以通過其他正確投資機會賺到的收益。這就是機會成本的真諦:當你錯誤地投入資金,不僅會賠上現有的錢,還浪費了本來可以拿去賺更多錢的時間和機會。所以,寧可穩穩地賺少一點,也不要冒險去追求那些看似賺得快但風險極大的投資項目。

網路創業實戰0到1:STEP1~STEP2 Q&A

Q1: 我知道要有執行力,但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開始,還是很迷茫,怎麼辦?

沒錯,你可能已經明白了「執行力」的重要性,但具體怎麼開始呢?這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困惑。別擔心!之後我們會談到「最小可行方案」,這是一個幫助你以最小的資源和風險來開始行動的方法。不需要一個完美的計畫,也不用大量的資金,只要找到你能立即測試和運作的方案,一步步進行驗證和調整。這樣可以讓你快速開始,邊走邊學,不必被起點的壓力困住。

Q2: 我不應該抓住熱門的趨勢嗎?

如果這個趨勢你很熟悉,那就要馬上抓!但不應該因為趨勢熱門就盲目跟隨。熱門趨勢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,這個特性反而會讓人感到焦慮,生怕錯過致富的機會,但沒有深入了解的投資反而會帶來更高的風險,追逐風口往往會陷入「焦慮亂投資」的陷阱,最終失去更多。

Q3: 機會成本跟沈沒成本有什麼不同?

沉沒成本是已經花出去的錢,這些錢無論後續的決策如何,都無法挽回。
機會成本則是指你在選擇一個行動時,所錯過的其他潛在收益。
當你創業失敗時,你不僅賠掉了已經投資的沉沒成本,還失去了原本可以用這些資金去賺取的機會。換句話說,當你賠錢時,損失的不僅僅是已經花掉的錢,還有那些本來可以賺到的錢——這就是機會成本加上沉沒成本的雙重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