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品利潤怎麼算?電商賣家必學的完整利潤計算與成本控制攻略

商品利潤怎麼算?

很多人賣東西,只會簡單地用「銷售價格 – 成本 = 利潤」來計算,結果到了月底發現,東西賣了一堆,錢卻沒賺到多少。這就是因為沒有搞清楚毛利率和淨利率的差別,甚至連盈虧平衡點都沒算過。別讓自己的電商變成白忙一場,今天就來搞懂怎麼正確計算商品利潤,讓你賺得明明白白。

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(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)

  1. 在計算商品利潤時,不要僅依賴「銷售價格 – 成本 = 利潤」的基礎公式,務必全面考慮所有直接成本(如材料、人工、運費)和間接成本(如租金和營銷費用),以確保計算準確。
  2. 定期檢視並計算毛利率和淨利率,以了解產品的盈利能力。採用公式計算:(銷售價格 – 直接成本) / 銷售價格 × 100%(毛利率)和 (銷售價格 – 所有成本) / 銷售價格 × 100%(淨利率),這會幫助你調整定價策略與產品組合。
  3. 如果你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,那更得特別注意了,因為你的固定費用和主要成本幾乎完全不同!

可以參考 品牌如何結合電商與門市的貼心服務?OMO整合策略完整教學

不要只算毛利,淨利才是真正進你口袋的錢

你是否曾因商品利潤不明而困惑?賣了很多商品卻發現利潤遠不如預期?這不是個例!許多電商賣家和小企業主都面臨相同問題。了解商品利潤計算方法、還有成本控制方法,都對於電商的成功至關重要。我們先從基礎利潤公式開始,逐步介紹進階計算方法和成本控制技巧,不要聽到數字就覺得煩,這可是你的錢,自己不在乎,還有誰在乎?

基本的利潤計算公式是:銷售價格 – 成本 = 利潤

但實際上,成本計算要復雜得多。你必須考慮直接成本(如原材料、人工、包裝和運費)以及間接成本(如租金、水電費、行銷和佣金)。忽略任何一項可能導致利潤計算錯誤,影響經營決策。

為了精準掌握利潤,我們需要學習毛利率淨利率。毛利率很簡單,僅考慮直接成本,公式為:

毛利率 = (銷售價格 – 直接成本) / 銷售價格 × 100%

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、人工、運費、包裝等,這些都是你生產或採購商品時必須支付的費用。毛利率可以快速看出一個商品的基本盈利能力,有助於篩選高利潤產品並調整低利潤產品的定價或成本。

但問題來了,很多人覺得毛利高就賺錢,實際上,他們忽略了間接成本,比如租金、水電、行銷費、客服薪資,甚至廣告投放成本。這些都要算進去,才是最真實的利潤。

淨利率 = (銷售價格 – 所有成本) / 銷售價格 × 100%

這才是你真正能放進口袋的錢!如果你只看毛利,不管淨利,那很可能生意做大了,但錢卻沒跟著變多。

你以為賺錢,實際上在賠錢?

舉個真實案例好了,你就知道這有多恐怖….

某人大概在2018年的時候開始電商創業,當時的廣告還很好打,所以他剛開始電商生意時,為了拉攏新客戶,瘋狂打折促銷,由於價格太便宜了,短時間內甚至有客人一個禮拜回購兩三次,賣得特別好。

好到一度我懷疑人生,心裡想說,這東西真的這麼容易嗎,我也來做一款試試?

但後來算了一下才發現,每賣出一件,其實都在虧錢!
為什麼?因為他只計算了進貨成本,但他的貨從國外進口,除了運費、關稅以外,還有倉儲、出貨人工、包裝、平台抽成、金流手續費、發票稅金、以及廣告行銷成本等。

很多成本單看%數或是金額,感覺都是小小的,但結果就是,毛利看起來不錯,淨利卻是負的。

最慘的是,賣掉了整個貨櫃才發現要算……虧慘了

這種狀況就是典型的「營收很高,實際沒賺錢」,你也可能正在犯這種錯誤!簡稱瞎忙~
所以商品利潤的計算不僅是加減法而已,你需要全面考慮各類成本,否則很容易白忙一場,甚至倒賠錢也大有人在。

盈虧平衡點:賣多少才能打平?

除此之外,盈虧平衡點分析也至關重要。它幫助計算需銷售多少產品才能達到不盈不虧的狀態,不了解盈虧平衡點,你怎麼知道自己的決策對還不對呢?

如果你沒計算過盈虧平衡點,就等於在盲目經營。

盈虧平衡點 = 固定成本 ÷ (單位售價 – 單位變動成本)

舉個例子,你的固定成本(如租金、員工薪資)每月10,000元,每件商品售價100元,變動成本(進貨成本+物流+包裝)是60元,這樣算下來:

10,000 ÷ (100 – 60) = 250件

也就是說,每個月至少要賣250件才能不賠錢!如果你沒算這個數字,怎麼知道你的銷售目標應該訂多少?

廣告燒錢燒到破產?

投放廣告能帶來銷量,但問題是,如果你的盈虧平衡點是 500 件,而廣告帶來的轉單量卻遠低於這個數字,那麼你只是在燒錢。這時候,你需要的是提高客單價、優化廣告轉化率,而不是盲目砸錢。很多老闆會覺得,錢丟了東西就是要賣出去,廣告公司或是行銷顧問應該要想辦法,我常常覺得他們要的不是辦法,而是魔法。

深入解讀商品利潤率:掌握價格趨勢

只會計算利潤率還不夠,重點是要如何透過這些數字來分析未來趨勢。

你的生意打算做短期,還是打算做長期?若是長期,當你的毛利率開始下降,就要找出原因,可能是因為進貨成本上漲、競爭對手壓價或定價策略有問題。如果營業利潤率下降,則要檢查各項營運開支,例如廣告費、人事成本、租金等。

此外,將自己的利潤率與競爭對手比較,能更清楚知道自己在市場上的優勢與劣勢。若你的利潤率低於業界平均,可能需要重新審視供應鏈效率、降低成本,甚至調整產品組合來提升整體利潤。

真正懂數據的電商賣家,不會只看當下的銷量,而是透過歷史數據來預測未來,確保長期穩定獲利。

商品利潤怎麼算?

不同利潤率的意義與應用

以下是不同利潤率的計算方式,以及它們在電商中的應用:

利潤率類型計算方式代表意義應用場景
毛利率 (Gross Profit Margin)(銷售收入 – 直接成本) / 銷售收入 × 100%反映商品的基礎盈利能力適合用來篩選高利潤商品
營業利潤率 (Operating Profit Margin)(營業收入 – 直接成本 – 營業費用) / 營業收入 × 100%考慮了營運成本的盈利能力評估成本控制和經營效率
淨利潤率 (Net Profit Margin)淨利潤 / 銷售收入 × 100%扣除所有成本後的最終利潤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

利潤率實例分析

假設某商品銷售收入為 1000 元,

  • 進貨成本為 400 元
  • 其他直接成本 50 元
  • 營業費用 200 元
  • 稅項 50 元

計算結果:

指標計算結果
毛利率(1000 – 400 – 50) / 1000 × 100%55%
營業利潤率(1000 – 400 – 50 – 200) / 1000 × 100%35%
淨利潤率(1000 – 400 – 50 – 200 – 50) / 1000 × 100%30%

這顯示出很多老闆的問題,在看營業額時總是喜歡用毛利率去推算自己有多少獲利,但實際上就像這張表,雖然毛利率看起來不錯,但扣除各項成本後,最終淨利率遠低於毛利率許多。因此,想要賺更多,不只要看銷售額,還要優化成本、提升營運效率,才能讓真正進口袋的錢更多。


可以參考 商品利潤怎麼算?

再次強調,看清楚數據,別讓「感覺」害了你

很多人賣商品,心裡想:「我覺得這個東西有市場」、「我覺得大家一定會買」,然後就開始大手筆進貨、投廣告,結果發現,轉換率低、行銷成本高,最後只能賠本賣清庫存。(這不是嚇唬你,這種案例多得數不清)

真正的電商創業,絕對是數據導向的。先做市場分析、競品價格比較、甚至重新定位品牌,計算自己的利潤率、盈虧平衡點,再來決定定價策略。有些人還是覺得「這些計算太麻煩,我就不擅長數字」,我還是得再講一次,如果你連基本的數據都不清楚、自己都不在乎,怎麼做出正確決策、誰又在乎你的盈虧?

利潤分析不是選擇題,而是電商經營的基本功。
想要賺錢,先得學會算錢。

商品利潤計算小結論

你可能已經發現,這個問題並非單一答案,而是需要根據不同需求和商業階段,影響變數很多,你的方法啦、策略啊、工具之類的,都會有差異。

定期檢視你的利潤率,分析成本結構的變化,積極尋找優化供應鏈、提升效率的方法,才能持續提升你的商品利潤。不然就像一堆整天在蝦皮淘寶搬貨的賣家,只要蝦皮調漲一點點手續費,就叫苦連天;還有,盈虧平衡點如果你總是抓剛剛好,當有意外發生時(而且一定會發生),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。

最終,商品利潤怎麼算?答案並非一個公式,你的員工、廠房倉庫、生產成本等,都有影響,你已經拿到製造商給的最低價了嗎?你的倉儲還有沒有議價空間?你有辦法確定商品的品質可以長期維持嗎?這些都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了!

想讓你的電商利潤翻倍?找我,讓我來幫你!

突然想到,以前曾有人聘請我當電商顧問,但後來他希望我把他的整間公司的翻過一遍,要找到他公司所有可以改進的地方,但這根本不可能,你花兩百萬請麥肯錫顧問團來調查,他們也只會給你一份建議報告書,並且告訴你這只是建議「不負任何商業責任」,說穿了,最在乎你企業的,終究只有你自己。

雖然商品的研發、毛利、成本那些你要自己搞定,但如果是要提升轉換率、廣告優化、自然流量、提高平均客單價甚至還有其他疑問,可以不用自己瞎猜!剛剛那個客人,我沒有管他的倉庫、實體門市、物流車隊等,我只專注在他的電商數據,短短一年不到,成績也是將近翻倍,但是廣告成本沒有差多少。

👉 聯絡我,這就是我最專精的領域!

商品利潤常見問題 FAQ

Q1: 為什麼我賣得多,卻沒賺錢? 

A: 很多原因欸,可能是你只看毛利,沒算淨利。再來,你可能沒考慮間接成本,或廣告費、客服、物流吃掉了你的利潤。我自己的一個品牌,有一個月賣了1500單,另一個月賣了2500單,結果有些成本沒算好,賣1500單的那個月,淨利反而比較高…😭

Q2: 廣告費太貴,怎麼知道值不值得投?

 A: 先算出盈虧平衡點,確保廣告帶來的轉單量超過最低銷售數量,否則就要優化轉換率或提升客單價。

Q3: 如何提高淨利率?

 A: 降低變動成本(找更便宜的供應商)、提高售價(提供更高價值產品)、優化行銷成本(避免無效廣告)。還有一個方法,先把東西用低利潤賣爆,我有一個客戶原本是在菜市場擺攤跟批發的,找我做一個爆品電商,一上線就爆賣,我問她,現在是希望衝量,還是提高利潤呢?她希望我們盡可能衝量,這樣跟供貨商拿到的價格可以更漂亮,我們做了一系列促銷,等拿到供貨商的最底價,取消超低折扣的優惠,利潤直接飆升。

Q4: 有什麼工具可以幫助計算商品利潤嗎? 

A: 可以!MiniWebtool 提供簡單易用的線上利潤計算工具,只要輸入銷售價格、成本、稅率等數據,它就能自動算出毛利率、淨利率,幫助你快速評估產品的盈利能力。不過,這類工具只能當作輔助,建議你還是手動核對數據,以確保結果準確。(它還有幾百種其他工具,可以慢慢玩)

Q5: 我該怎麼設定合理的售價?

 A: 先確保售價能覆蓋所有成本,包括進貨、物流、平台抽成等,然後參考市場競爭價格,確保不會定得太高或太低。最後,考慮客單價策略,例如搭配優惠組合或提高產品價值來增加利潤空間。

我這樣說吧,如果你的毛利原本就很低,譬如100元的東西,成本就要50元,那你大概率是會賠錢賠爆的,很多人沒做過生意,聽到東西翻好幾倍在賣,都會說:「這麼好賺!」、「跟本爆利!」、「我也來賣!」真的歡迎試試,要是有這麼簡單就太好了。成本太多了,不然怎麼會有新聞報導,一瓶賣五萬元的專櫃頂級保養品,被爆料主要原料成分價值不到三十元?

Q6: 怎麼確保電商現金流健康? 

A: 除了計算利潤外,還要定期追蹤現金流,確保應收帳款不會拖延太久,並優化庫存管理,避免過多庫存佔用資金,賣不掉就算了,萬一還過期,就很麻煩了。善用數據分析,確保營運資金充足,才不會銷售高但現金流短缺。就算賺錢也不要急著和股東把利潤分掉,不然突然要用錢的時候,叫這些股東出錢或增資,很多人常常拿不出來,反而怪東怪西到最後感情破裂。

至於有沒有安全水位嘛….老實說我認為沒有,畢竟疫情時大家都有深刻體悟,許多店家被迫暫停營業,有些苦撐到疫情降溫後,景氣久久沒有復甦,你一定也有幾家曾經最愛的店,在疫情期間默默收掉了….誰都說不準的,就盡可能維持正向的現金流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